結婚禮俗仍然依各地習慣風俗及當事人本身之宗教信仰而有不同。中國人傳統之結婚大禮繁複且多樣化。如今則多予簡化與經濟化以符合現代社會之步調。 相信很多新人在搜尋結婚流程的資料時,常因各地禮俗差異,而被不同版本的流程搞得不知所措,因此斐拉姐整理過去婚禮側拍的迎娶過程照片,希望對新人的準備有所幫助,就目前一般而言,迎娶禮俗大致依如下之程序進行 :

Step 1 : 祭祖

沐020.jpg 

男方在出發迎娶前先祭祖,乞求迎娶過程平安順利。

Step 2 : 出發

0007.jpg 

- 迎娶人數:新郎、媒人及親友應為六人或十人及以上。
- 迎娶車隊以雙數為宜(但避免4輛),若遇過橋或另一迎親隊伍則放排炮。
- 出發前應召集各車司機,詳細告知時間、流程、行經路線、集結點、連絡電話和女方地址。
- 新郎分發紅包給接嫁人員、司機。出發前檢視攜帶物品是否備妥 ;  新郎應持捧花上車。
- 新娘禮車不可編在迎娶車隊的第四部車,通常都會編在第二部車,由媒人坐在前座,新郎以及花童坐在後座。 

Step 3 :  鳴炮

032.jpg 

到達新娘家前約100公尺,前導車應放炮以通知迎娶車隊即將到達,女方家亦應點燃鞭炮迎接男方車隊 

Step 4 : 拜轎

0015.jpg 

- 禮車到達女方家時,女方由一位男親友晚輩為新郎開車門,新郎給該人一個紅包後持捧花下車。
- 迎娶人員此時將帶來的禮品搬進女方家。

Step 5 : 吃雞蛋茶(甜茶)

036.jpg 

- 女方應準備甜茶、湯圓或雞蛋茶(一碗甜湯放2個水煮蛋)給新郎及前來迎娶的賓客食用。要注意湯圓不可吃完,而雞蛋茶只可喝茶,並用筷子攪動一雞蛋就可以。

Step 6 : 討喜

0020.jpg 

新郎由媒人陪同一起進門。新郎持捧花接新娘,此時新娘的姐妹密友,故意提出問題阻攔新郎接新娘,通過考驗後才能見到新娘。

Step : 7 辭祖

0024.jpg 

- 新郎把捧花交給新娘後, 由媒人及好命婆(富貴長輩)牽出廳堂。 
- 新郎新娘並立,男右女左面向神明及祖先,由新娘母舅點燭燃香,新人先後向神明以及祖先上香祭拜。

Step 8 : 拜別父母 

0030.jpg 

- 女方主婚人坐於廳前,新郎新娘跪於面前,感謝父母養育多年之父母恩。
- 女方主婚人面誡兩人要恩愛相處,再由女方父親將新娘頭紗蓋下,給新郎新娘各一個紅包並將兩人扶起。

Step 9 : 出門 

0040.jpg 

- 吉時到,新娘由新郎、好命婆攙扶(男左女右),新娘出廳門時要注意不可採到門檻,媒人在門外,手拿八卦米篩(或黑色雨傘),遮於新娘頭上。護送新娘進入禮車內。(意:當日新娘神最大,不與天公爭大)。黑色雨傘是給有孕在身的新娘撐得喔!!如果沒有懷孕的新娘,建議還是用米篩會較為合適^^~
- 新娘先上車,新郎由另一車門上車。新娘上車要坐右邊(男左女右)。

Step 10 : 準備出發

022.jpg 

- 男方迎娶人員應幫忙將女方準備之青竹、 甘蔗等綁在禮車上,並將新娘的陪嫁禮品及其他用品一併上車。    
- 前導車燃炮出發,女方亦應鳴炮以示吉避邪。每部禮車均需坐人,以偶數為佳。
參考:有些習俗出發與回程,不同方向或不同路,亦即不願走回頭路。

Step 11 : 擲扇 

0043.jpg 

- 新娘需準備2把扇子各包上紅包,禮車開動的同時,新娘應將其中一把扇子丟到車窗外,再由新娘的弟妹撿起。意謂把壞性子留下,並把好性子帶到婆家去。也有所謂留扇(善)給娘家,或是「棄姓」,從此跟著丈夫姓等等的說法。

Step 12 : 潑水

沐0024.jpg 

- 新娘母親待禮車開動後,應將裝在臉盆內的水潑向車後,表示「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有覆水難收的意思。

Step 13 : 鳴炮

0018.jpg 

- 依一般禮俗,若迎親車隊遇到紅綠燈或叉路停下時均應燃放排炮,但現代有環保問題可考量予以省略。
- 車隊到達男方家約100公尺前應燃炮告知,此時男方家亦應燃放鞭炮相迎。

Step 14 : 入門

0030.jpg 

- 禮車到達新郎家時,由男方晚輩捧兩個橘子或蘋果,並以紅紙圈起,為新娘開車門恭請下車,新娘下車前應摸一下橘子或蘋果,並給一個紅包。(意:祈求吉祥平安)。
- 橘子或蘋果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

Step 15 : 牽新娘

0046.jpg 

- 新郎及媒人先下車,媒人準備八卦米篩(或黑雨傘)及鉛粉,並扶持新娘入廳。 (米篩意:帶胎來生兒滿米篩)。

Step 16 : 過火及破煞

031.jpg 

- 男方好命婦人或媒人婆引導新娘踩瓦片(踩碎),過火爐, 大廳門檻前需置火盆(烘爐,內燃木炭)及瓦片,當火勢旺盛時,新娘右腳跨過火爐,再踏破一片瓦片以避邪,俗稱過火與破煞。而新娘不可以踩門檻,一定要跨過。

古禮含意 : 
過火爐 :(1) 讓夫家旺盛 (2) 避邪
破瓦 : (1) 將在娘家的壞習慣或是不好的個性改掉 (2) 避邪
過門檻 : 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新娘必須跨過夫家正廳門檻(戶磴),以免觸犯神明,俗諺「跨的過,活百二歲」

Step 17 : 祭祖拜堂

0031.jpg 

- 新娘進門後, 由男方主婚人陪同祭拜祖先,男左女右並排而立,先拜神明,再拜祖先,祈求保佑五世其昌、家和事興。

Step 18 : 入洞房

0032.jpg 

- 新郎新娘送入洞房後,男方應將米篩放在新床上,因為台語中的篩與胎同音,有帶「胎」來會生子之意。
- 而後新郎新娘一起坐在墊有新郎長褲的椅子上(褲子下放銅幣或紙幣,表示「坐財、坐庫」)。
- 新郎掀開新娘面紗,飲交杯酒。(也可於喜宴上飲交杯酒)。
- 新娘不宜於白紗脫下前坐在床上(意:避免懷孕時易害喜得厲害)。此時忌諱其他親友坐在新床上。
- 要注意生肖屬虎的人不能觀禮,也不能進新房。

Step 19 : 吃圓仔湯

0041.jpg 

- 由男方的女長輩端湯圓進新房給新郎新娘吃,象徵甜甜蜜蜜(吃甜甜明年生好生),新娘應給該長輩一個紅包。

Step 20 : 翻舖

0048.jpg 

男方請一位男童(生肖屬龍為佳),在新房床上翻滾,媒人在旁唸吉祥語:「翻落舖,生查埔,翻過來,生秀才,翻過去,生進士」,俗稱翻舖。 若未無男童翻舖,則由新郎脫鞋在床上走跳一圈。

Step 21 :  拍全家福

0033.jpg 

可於中場時間或喜宴開始前或送客後與全部親友合照。

Step 22:  結婚宴客

0055.jpg 

男方準備酒席宴客及觀禮事宜。到會場前先檢查衣物飾品是否帶齊。

Step 23: 敬酒

0072.jpg 

待宴會中安排之儀式或表演結束後 ,新娘換上晚禮服後,由雙方家長偕同新人到各桌敬酒。

Step 24 : 送客

0042.jpg 


喜宴接近尾聲時,新娘應換上第二套晚禮服準備送客,新郎新娘應站在門口,以托盤裝滿喜糖,一一跟離去的親友道別並感謝他們前來參加喜宴。

 
以上流程及習俗僅供參考,台灣的禮俗不僅有南北地域上的差別,多族群的文化特色,禮俗可說是琳瑯滿目,斐拉姐所遇到的每場迎娶過程並非都依同一套禮俗進行,其實只要男女雙方協商合意即可。雙方能夠彼此尊重,才能夠變成歡喜親家  :)

(資料來源:眼睛婚禮)

相關連結:媒人篇  提親篇 訂婚篇

文章標籤

霂森氏|mus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斐拉姐常常在婚禮拍攝現場被抓去問說,攝影師不好意思接下來儀式要怎麼做啊......@@|||||.....妳知道嗎?

所以想想還是整理個一篇簡易又好理解的情境圖給需要的新人參考參考喔!!

訂婚又稱「文定之喜」,法律上雖不具效力,但訂婚的意義甚大,儘管時代不斷進步,華人社會對婚禮嚴肅莊重的態度古今相同。雖然各地風俗習慣略有不同,但訂婚儀式的精神是一致的,無非是希望新人經此繁複的禮俗,信守盟約不可兒戲,同時在雙方親友的見證祝福下,明心表志。

在經歷自己的訂婚儀式後,深刻了解"溝通"對婚禮的重要性,男女雙方可能因風土民情的差異,在訂、結婚的禮俗上,難免會有意見分歧的情況,因此透過事前的溝通,傾聽對方的訴求,有助化解歧見達成共識。加上社會的快速變遷,都會地區對儀式的簡化,許多新人選擇在同一天完成訂、結婚儀式,或是經濟化、品味化或西化公證,所以溝通與尊重便成為新人與雙方家人的必修課。 

以下是我在拍攝多場訂婚儀式後,所整理婚禮紀錄的照片解說,希望對準新人們的訂婚規畫有所幫助:)

Step 1 : 祭祖 

沐020.jpg 

男方在出發前往女方家之前,先在家中行祭祖儀式,乞求祖先保佑姻緣美滿幸福。 

Step 2 : 出發

004.jpg 

- 訂婚當日男方攜帶(六禮或十二禮)聘禮,鳴炮出發前往女方家。 
- 人數或禮車數最好為雙數,盡量避免4或基數。 
- 為讓儀式順利進行,男方應提早在戴戒子時晨的前一小時到達,確保納徵及奉甜茶等禮俗能從容完成。

Step 3 : 納采/迎賓

003-1.jpg

- 男方納聘車隊到女方家前約一百公尺處時"鳴炮",女方也"鳴炮"回應。 
- 媒人先下車,其他人接著下車,新郎最後由女方家幼輩開車門請出,新郎需給幼輩開門禮(紅包)。
 

Step 4 : 納徵

0009.jpg 

- 男方親友依序進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先介紹男方給女方。
- 男方工作人員抬春盛聘禮進入女方家客廳,女家接受聘禮賞予紅包(扛伕禮/車伕禮),並將聘禮一一陳列。 
- 媒人居中將大小聘,金飾等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聘禮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Step 5 : 奉甜茶

0012.jpg 

- 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座。 
- 新娘此時才由好命婆牽引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一一敬茶,杯數應與被奉茶人數相同,不可有多有少,媒人隨旁唸吉祥話祝福。 
- 好命婆由女方家富貴婦人擔任。

Step 6 : 壓茶甌

011.jpg 

片刻後再由好命婆牽引新娘,捧茶盤出堂收茶甌(杯),男方親友將紅包和茶杯(紅包捲起放入杯中) 置於茶盤。

Step 7 : 掛手指(戴戒指)

0012.jpg 

- 戒指:分金戒,銅戒(取同音,意同心。或可用鑽戒取代),以紅線將兩只戒指相繫。
- 時間到時,由好命婆牽引新娘至大廳。 
- 在雙方家長與親友的福證下,準新娘面向外坐在正廳中的高椅上,腳放矮椅上(高椅坐,矮椅翹腳)。 
- 戴戒指,先戴準新娘中指再戴準新郎中指,媒人唸吉祥語。 
- 準婆婆替新娘戴上項鍊,見面禮之意。 
- 戴完訂婚戒指後,媒人提出雙方改換稱呼,一一稱呼過。

Step 8 : 祭祖

0024.jpg 

- 請新娘之舅舅點燭燃香,女方要給母舅"點燭禮"(男方提供)。
- 點「排香」兩對,女方父母及準新人各一,共四份。 
- 媒人唸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拜神明、祖先,並告婚事已定, 祈求保佑。香柱插入香爐時,一次插定不可重插。(忌諱:有重婚之可能)

Step 9 : 女方回禮

021.jpg  

- 女方回送男方禮品稱為"回盛"(又稱"壓盛),擺入男方"行聘禮品"取出後的空盛內。 
- 女方將男方所送來的"行聘禮品"回送一部分, 包括禮香、禮燭、禮炮各一份,和幾盒喜餅。
- 新娘事先備好送新郎從頭到腳的隨身用品(6件或12件)。 
- 傳統回禮。 
- 若聘金退回或只收小定,媒人自女方家長手中接下,轉交男方家長。

Step 10: 訂婚宴

0042.jpg 

- 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設宴。 
- 用餐畢男方家長給"壓桌禮"紅包,"姊妹桌"紅包。 
- 女方幼輩捧面盆水(內放毛巾)給男方來客洗手(男方給"捧面盆水禮"紅包),如在餐廳宴客則可省略。 
- 男方並致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以為謝禮。 
- 宴會快結束時(通常是上”魚”這道菜時),男方賓客則須離席,離開時不互道再見(避免訂婚之事再來一次)。

Step 11 : 贈餅

0004.jpg 

女方將訂婚喜餅分贈親朋好友,新娘不可吃自己的喜餅。

Step 12 : 告祖禮

0009.jpg 

準新郎回家後應由父母或長輩陪同焚香祝禱,稟告祖先及神明已順利完成訂婚大事。

另可將女方回禮之喜餅陳列於祖先供桌,與祖先及神明一起分享喜悅 :D


以上流程及習俗僅供參考,台灣的禮俗不僅有南北地域上的差別,多族群的文化特色,禮俗可說是琳瑯滿目,只要男女雙方協商合意即可。好好溝通,彼此尊重

( 資瞭來源:眼睛婚禮 )

相關連結: 媒人篇 提親篇 結婚迎娶篇

文章標籤

霂森氏|mus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親~可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喔!!

0001.jpg  


在這個凡事都求快求精的社會,過去傳統繁雜的婚禮過程裡,特別是訂婚和結婚中有許多部份都已經被簡化或刪減了,但「提親」仍是一個無法被省略掉的重要步驟哦,不只是一個傳統,更是對雙方家人尊重的開始。

那麼為什麼要提親呢?

其實提親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確認婚事與婚期,男女雙方家庭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敲定這門婚事。

提親是在確認哪些事呢?

基本上可以列成下面的幾個事項:

  1. 婚事:先確認雙方家長都認同這段姻緣,且沒有任何反對。
  2. 婚期:一般而言,在男方提親後,女方才會願意提供生辰八字讓男方去合八字(又稱擇日);而由女方來決定婚期的情況也是有的。另外,也有人先討論出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月份、訂婚後多久結婚或是訂結一起辦等等事項,在雙方達成共識之後,以取得生辰八字進而合八字。(八字怎麼寫?)
  3. 聘金:分大聘與小聘。男方請主動尋問女方的意見,如:收不收聘金、聘金金額多少之類的問題。(現在比較多人選擇只收小聘,退還大聘的作法)*如果怕當天談錢很尬尷的話,準新娘和準新郎在提親前可以先尋問各自家長意見和想法,當作雙方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達成共識後,才進一步提親。
  4. 訂婚禮品:準備六禮或是十二禮,以及禮數的內容。
  5. 訂婚儀式:南部禮俗通常訂婚會辦得比較簡單(2、3桌親朋好友而已),在歸寧時才正式宴客;而北部禮俗通常訂婚就會正式宴客。
  6. 喜餅:由誰決定?西式喜餅還是中式喜餅?通常是由女方決定,男方買單;但也有男方直接決定的情況,只要雙方達成共識即可。(手工喜餅 / 喜餅街)
  7. 宴客場地/形式:訂婚多為女方主導,男方大多尊重女方決定,不多作干涉。通常訂婚由女方主導;結婚由男方主導。*小撇步:在雙方家長見面提親前,準新娘可先和父母親討論好,再請準新郎於提親前先拜訪一次女方家長(注意服裝儀容哦),有禮貌的告知女方家長你們有結婚的意思,獲得同意後,通常正式提親都會比較順利哦。

提親(前)應該注意什麼事呢?

雙方:

  1. 確定提親當天雙方家長都能到場,若真無法到場,請同輩份人士參與為宜。
  2. 提親時間通常不超過中午且不留吃午飯。(也有人不在意,覺得邊吃邊聊的氣份會比較好)
  3. 提親當場不宜有「姑」字輩人士。(諧音:孤,不吉利)

男方:

  1. 別帶著兩串香蕉(兩手空空)就想提親,請準備得體的伴手禮前去,這是基本禮貌哦。
  2. 服裝儀容要得體,整齊乾淨很重要。
  3. 誠懇的笑容,在女方家長面前有加分的效果哦。
  4. 對於女方家長的要求,盡可能表示尊重,避免氣份僵掉。
  5. 準時前往,若真有不得抗力之因素也請事前告知,避免誤會。
  6. 前往提親人數以6位大人為宜。(含新郎、媒人;若人數不足則可以3人或5人為宜)
  7. 離開時不行說「再見」之類的用詞。(怕會提第二次親)
  8. 媒人禮金,一般是2000~3000元不等,視其重要性而定,也有人包到3000~6000元。

女方:

  1. 基於禮貌請先準備水果或茶水,男方也應禮貌性食用;但也有另一說法,男方於提親當天只能喝白開水(或果汁),不宜喝茶(有找查之意)、吃東西。
  2. 家庭環境打掃乾淨,收拾整齊。
  3. 服裝儀容要得體,整齊乾淨很重要。
  4. 態度和善,千萬不要過於刁難男方,雙方要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提親完成後…

在順利完成提親後,男方需盡快找相關人事協助合八字事宜,定好日期後會有一張「吉課」,
請連同紅包一同送至女方家「請期」。若女方認同這個日期,則收下紅包表示接受,謹慎一點
的人會再請女方熟識的「大師」複審,而男方需為女方準備送給大師的紅包禮。

以上敘述為一般民眾所熟知的禮俗,但一切還是可以依雙方家長需求為主,
只要雙方達成共識,不用太在意禮節也沒有關係哦。

注意:習俗上有說過,提親結束時~不可以互道再見喔!!因為提親是要一次成功~不能有第二次在來的意思喔

( 資料來源:wedding day )  

相關連結: 媒人篇  訂婚篇  結婚迎娶篇                

文章標籤

霂森氏|mus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